首页 > 原始佛教

快乐
时间:2014-02-17 18:10:39  来源:  作者:

人们都想要摆脱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,都想要脱离各种痛苦,都想要获得快乐,想必这是许多人所追求的目标。然而,快乐是什么?我们所追求的快乐是正确的吗?

我们的所做所为,是不是能为我们带来真正的快乐呢?换句话说,每个人都想要快乐,不要痛苦、不要悲伤,但大家现在是不是真的很快乐呢?每个人都想要快乐,但事实上大多数人都不快乐。为什么呢?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因为人们有贪爱、自私、妒嫉和吝啬等烦恼的缘故。就如佛陀在《法句经》第216偈所开示的:“从爱而生忧,从爱而生怖;解脱贪爱者,无忧何有怖。”《中部.爱生经》佛陀所开示:“确实是由爱而生苦,由爱而生起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。”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一般人错误地认为,越爱就会越快乐,而无法理解佛陀所开示的越爱将会产生更多的痛苦。只有当自己心爱的人发生变故时,经过开导,才可能接受这一真理。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由于贪爱等烦恼,许多人都只为自己寻求快乐,而不理会他人的福利,甚至伤害其他人。然而以不正确的方法寻求快乐,只会带来少许的喜悦,却会带来了更多的痛苦。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在这个世间上,没有正见的人很可能会为所欲为,例如:沉溺于唱歌、跳舞、听音乐、玩游戏、饮酒、看戏、赌博等享受,以及追求各种欲望的满足,表面上似乎很快乐,可以抒解忧恼与痛苦。但事实上,这些就如大象陷于泥沼中,越陷越深;就如发痒的伤口,越抓越感染。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这些表面上的享乐,实际上是沉迷于对感官麻醉的五欲,其实这些将会为他们带来长久的痛苦。相反地,具备正见的人则可能会全心全意地投入于修善,例如:行布施、严持戒、修习慈爱及禅修等来清净自己心灵,这些将会为他们带来长久的快乐。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        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在《法句经》的第316及317偈,佛陀开示说:“不应羞而羞,应羞而不羞,怀此邪见者,众生趋恶趣。不应怖见怖,应怖不见怖,怀此邪见者,众生趋恶趣。”佛陀的这些话,的确是现代社会的真实反映。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例如,许多穷人对自己的贫穷感到羞耻,而富有的人则对自己的财富感到骄傲;没吸引力的人对自己丑陋的外貌感到羞耻,而貌美的人则对自己的美貌感到骄傲。然而,金钱与容貌是不是判断是否可耻或不可耻的因素呢?肯定不是的。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只要是品德良好的人,就不需要因为它们而感到可耻;相反地,对于一个没有德行的人,即使他是非常富有与貌美,他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。在了解这一点之后,应当不断地省察自己将要做的事是善的,还是不善的。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        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现在我们来探讨快乐这一个论题。依佛法来说,快乐有三个层次,即:一、现世的快乐(现法的快乐);二、来世的快乐;三、胜义的快乐(paramatthasukha,究竟的快乐)。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    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一、现世的快乐:就是今生、这一世的快乐。二、来世的快乐:就是从这一世死亡之后在下一世,乃至未来世的快乐。三、胜义的快乐:这是佛教所不共的、与其他宗教的追求目的所不同的,即是涅槃的究竟之乐。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    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所谓“种如是因,得如是果”,我们想要获得快乐,当然要在因上下功夫。我们都知道,佛教谈的是因果关系,而业果法则则是佛教很重要的核心部分,它是非常深奥的。想要在现世获得快乐,就要在因上下工夫,就要行善积福,实际上就是要力行布施、持戒、禅修等等。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    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谈到积善修福,我们南传佛教有很多修福的方法,在《阿毗达摩概要》里提到十种福业事(修福的对象、基础),即:布施、持戒、禅修、恭敬、服务、回向、随喜、听法、说法、见正直业。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    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关于修善,无论佛陀有没有出现世间,十善业道可说是投生人天的要素。十善业道是指:离杀生、离不与取、离欲邪行、离虚诳语、离离间语、离粗恶语、离杂秽语、无贪、无嗔及正见。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    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其中,离杀生又称为不杀生;离不与取又称为不偷盗;离欲邪行又称为不邪淫;离虚诳语又称为不妄语;离离间语又称为不两舌;离粗恶语又称为不恶口;离杂秽语又称为不绮语。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这十善业道前三种属于身业,中间四种属于语业,后三种则属于意业。与十善业道相反的是十不善业道,即:杀生、不与取、欲邪行、虚诳语、离间语、粗恶语、杂秽语、贪、嗔及邪见。造作这十不善业将使众生投生到恶趣、苦界受苦。 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       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关于布施、三皈依、五戒与禅修,到底哪个福业比较大呢?哪种功德比较殊胜呢?大致来说,三皈依胜于布施,受持五戒胜于三皈依,禅修胜于受持五戒。就如上面所提到,业果法则是非常深奥的,这些福德在不同的情况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,何况佛教的业果法则是惯通于三世的。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       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在布施、三皈依、五戒与十善业这些世间善业中,它们的果报将带来人天的善报;而禅修的善业假如禅修者在临死时还能进入禅定的话,则可以投生到梵天界,否则的话,可能会带来欲界的善报。这些善业所带来的快乐,是惯通于现世快乐与来世快乐的。至于胜义的涅槃之乐,则需要修行止观禅法才能获得。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       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先谈谈今生与来世的问题,我们生而为人是有一定程度善业的。现在大家快乐吗?心里不满意些什么呢?学佛是要让我们快乐的,我们不快乐是不是学错了呢?其实学习态度很重要。心的端正、诚实与柔软很重要。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佛法中有信、精进、念、定、慧的五根。我们要真诚地相信佛陀的教法、相信业果法则,依照佛陀的教法来奉行。如此,再加上把平常的布施、持戒等善行静静地省察,省察自己每天所累积的善行,就会得到快乐了。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    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此外,大家有没有想一想,假如明天自己就要死去了,你会有什么心情呢?事实上,大多数的人都不敢面对死亡,怕死。为什么人们会怕死呢?其实做一个佛教徒,我们应当对佛陀的教法有信心,深信业果法则。这么一来,我们在现世的行为举止中,会比较小心、留意许多。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    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如果我们深信佛法了,还怕死,那就要反省自己的所做所为了。为什么呢?如果你在今生都依佛陀的教法行布施、持戒、禅修、行善,而且未曾造过什么大不了的不善业,你死后是会比现在还好的,享受的是人天的善报。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假如你死后投生到欲界天,在那里你不用为三餐而烦恼,想吃饭就有天食自动现前,也不用为衣服烦恼,一切依自己的福报现成,也不用为钱财及生活烦恼,多好呀,不是吗!要去享福报了,为什么还要害怕呢?这样一来不是你自己心虚啰!好事做太少,坏事做太多了,该反省!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    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对于禅修而获得禅定的人,假如在死亡之时还能进入禅定,死亡时就会依他的定力投生到相应的梵天界,在那里寿命是很长的,也不用吃饭,欲贪、嗔恚等烦恼暂时不会生起来,常享禅悦之乐,很好啊,不是吗?对于世间的善业而言,禅定的业是最强的。修习禅定现世的快乐是得享现世的禅那之乐,佛法上称为‘现法乐住’。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    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至于胜义的涅槃之乐,前面曾提过,这是需要修行止观禅法才能获得的。要怎么修,这是有方法的。关于止禅,佛陀教导了四十种禅修业处。关于观禅,佛陀教导了色业处和名业处这两种禅修法门。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关于禅修,修禅定有五种利益:一、现世的安乐住处(现法乐住):在今世享受禅那的快乐。这种现法乐住即是前面所提到禅定能带来现世的快乐。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   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二、观禅的利益:禅那能支持禅修者得到观禅的结果。由于强而有力的禅定,禅修者能清楚地照见究竟名色法及它们的因缘,以及它们的无常、苦、无我本质。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   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三、神通的利益:如果人们想要拥有世间的神通,例如:宿命通(宿住随念通)、天眼通、天耳通、他心通、如意通(神变通),他可以经由十四种御心法来开展十遍禅与八定来达到目的。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   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四、增上生的利益:如果人们想投生到梵天界,他必须修行禅那,如:十遍禅、入出息念、修慈等。然而,他必须将禅那维持到死亡的刹那,这样才能如愿投生到梵天界。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   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五、寂灭的利益:即成就灭尽定的利益。只有具备八定的阿那含及阿罗汉才能进入灭尽定。灭尽定指的是:心、心所与心生色法的暂时停止。这里的‘暂时’意指:最久七天。这取决于他们进入灭尽定之前所下的决心与意愿。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    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关于上面所提修定的五种利益,第二种观禅的利益对我们佛教徒而言,可说是最为重要的,为什么呢?因为观禅是佛法的核心。由于止禅的力量,我们才有能力去观照究竟色法、究竟名法,修习缘起,观照五蕴无常、苦、无我的本质。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如果没有禅定力作为基础,我们如何修习真正的观禅呢?在巴利经典中,有提到三种能证得圣道、圣果的人:第一种人叫做敏知者(略开知者),这种人拥有很强的过去波罗蜜,在圆满他的波罗蜜后,他只需听闻教法的重点,就能证得圣道圣果。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第二种人叫做广演知者,这种人的波罗蜜成熟后,他只需听闻完整的开示,就能证得圣道圣果。第三种人叫做所引导者,他听闻佛陀的教法后需要次第的修行,直到他的波罗蜜成熟时,就能证得圣道圣果。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还有一种人叫做文句为最者,虽然他能听闻佛法并依法修行,但他无法在这一世证得圣道、圣果,直到他的波罗蜜在未来世成熟时,就能在那时证得圣道、圣果。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敏知者与广演知者这两种人,在现代社会已经不存在了,所以想要体证圣道圣果,就必须有系统地修习止禅与观禅。我们要了解这个修习止禅目的,才不会执着于禅定之乐,而志向于圣道、圣果的追求。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    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我们应该把握自己的修行机会,善用自己所可利用的条件,甚至要把生命安排出三、五年来专心禅修,如此才不会在死亡到来之时有所后悔,此一人身也才不会白得。祝愿大家善用人身来获得这三个层次的快乐!祝愿大家早证涅槃!——觅寂尊者开示vLe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上一篇:爱生经
下一篇:舍弃

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
用户名: 密码: 验证码: 匿名发表
评论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