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原始佛教

误认坠入有分是证悟涅槃
时间:2018-04-13 13:48:38  来源:  作者:

 帕奥禅师:修禅定当似相出现时,定力是很强的。但此阶段仍是属于近行定阶段,因为禅支还没有完全被开展,有分心仍然会生起,禅修者会落入有分。落入有分心的禅修者会说,一切都停止了,或可能误以为那就是涅槃,并说“其时我一无所知”。假如他这样修下去,甚至可以在有分之中停留很长时间。pDy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 
对于任何一种修行方法,不管是好是坏,只要一再地修行,他终将达成目标,即所谓“熟能生巧”。对这种情况也是一样,只要一再地修行,他同样地能够落入有分心很长的时间。为什么他会说一无所知呢?因为有分心的所缘(目标),是前一世临死速行心的所缘,该所缘可以是业、业相或趣相,但禅修者无法见到这点,因为他尚未辨识缘起。只有在辨识缘起时,他才有可能见到有分缘取这三种所缘的其中一种。
 
如果禅修者认为有分是涅槃,这种观念将成为障碍他通往涅槃之道的“巨石”。如果不除去这块巨石,他将无法证悟涅槃。为何会产生这种观念呢?很多禅修者认为,弟子(sàvaka)无法了解佛陀所教导的名色法,因此他们认为没必要培育充分深厚的定力,以辨识佛陀所教导的名色法及其因。
 
因此,他们的定力都很弱,有分心还会生起,因为禅支也都很弱,他们的定力也无法维持很长时间。假如故意练习落入有分,他也能够达到目的,但那并非涅槃。要证悟涅槃,我们必须次第地修习七清净。若不了知究竟名法、究竟色法以及它们的因,是不可能证悟涅槃的。
 
对于误认为“一无所知”就是涅槃这个问题,也许需要进一步的解释:涅槃是“离诸行”,诸行即是名色法及其因,而涅槃则是它们的不存在。了知涅槃的心称为“趣向离诸行之心”,但它本身并非“离诸行”——因为亲见涅槃,仍然需要通过心行来完成。
 
例如,佛陀或阿拉汉圣者进入果定并知见涅槃的心,是属于伴随着相应心所的阿拉汉果心。如果阿拉汉果心是从初禅而证得,则该阿拉汉果心属于初禅阿拉汉果心,一共有37种名法。这种原则也适用于所有其它道智和果智,它们皆与相应心所一起,并且都以涅槃为所缘,而涅槃则以寂静之乐为特相。
 
只要圣者们进入果定,皆能知见到涅槃,并通过果智,享受涅槃的寂静之乐。因此,进入果定者不可能说:“一切都停止了,其时我一无所知。”在进入果定之前,圣者会决意住定多久,例如一小时或两小时。在住定期间,涅槃持续地被体验为寂静之乐(santisukha)。所以很清楚,若人一无所知时,并非因为他已证悟了涅槃,而是因为他的定力仍然很弱。
 
当入出息似相出现时,由于诸禅支尚不够强,禅修者的心仍可能落入有分。正如刚学走路的幼儿,由于太弱小而无法独自站立,会经常摔倒;同样地,在近行定的阶段,诸禅支尚未完全开展,禅修者仍可能落入有分心,而那并非是证悟涅槃。
 
为了避免落入有分,并进一步的培育定力,禅修者需要借助信、精进、念、定和慧这五根来推动心,并使它固定在似相上。以精进使心一再地觉知似相,以念使心不忘失似相,并以慧觉知似相。
 
在安止定的阶段,诸禅支已充分开展。正如强健有力的人能够整天站立一般,禅修者能够取似相为所缘,长时间安住于安止定之中而不会落入有分,能够完全且不间断地维持在安止定中长达一小时、两小时、三小时或更久。在此期间,他听不到声音,心不会转向其它所缘。除了似相之外,他一无所知。

上一篇:心的作用
下一篇:什么是七种善妙法?

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
用户名: 密码: 验证码: 匿名发表
评论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