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原始佛教

其余三禅
时间:2015-08-06 19:22:20  来源:  作者:

初禅是舍弃五支,具足五支,有三种善和十相成就。当一位禅修者已经有能力证得初禅之后,他应该练习初禅的五种自在,即转向自在、入定自在、决意自在和出定自在,还有省察自在。熟悉了五自在之后,这位禅修者,如果想要再证得更高的禅那,他应该为证得第二禅而努力。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当禅修者想证第二禅的时候,他先进入初禅,从熟悉、熟练的初禅出定之后,再去省察初禅是接近于敌对的五盖,因为有寻与伺这两个禅支。这两个禅支比较粗糙,所以它的禅支也是比较弱的。同时,他也希望证得更加寂静殊胜的第二禅,于是放弃了对初禅的希求,为证入第二禅而努力。
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 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应该如何来证得第二禅呢?禅修者可以先进入初禅,比如先进入一个小时。一个小时出定之后,他再查五禅支。查到五禅支,然后再省察一下,这五种禅支当中最粗的两个——寻和伺是很粗劣的,它不如喜、乐、一境性这三个禅支那么寂静。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 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而且后面这三个禅支,正是第二禅拥有的三个禅支。他这样省察了之后,再把心投入到似相中去,大概投入五到十分钟左右。投入似相之后,禅修者再进入禅那,这个时候所进入的禅那,是第二禅还是初禅?还是属于初禅。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 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他在初禅中入定,五到十分钟后再出定,然后再去省察五禅支。于是他会发现,这时寻和伺两个禅支变得很粗劣,而喜、乐、一境性就更微细了。于是他就下决心说,去掉寻和伺这两个禅支,进入第二禅。接着,他再把心投入到似相当中去。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 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由于刚开始的时候,禅修者还不知道投入似相后的感觉怎样,然后等他投入之后,再过了不久时间,再出定,他再去回忆一下,在舍去寻和伺这两个禅支之后的禅定,会不会比之前的初禅更殊胜呢?他自己能够感觉得出来。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 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如果他感觉到更殊胜,那么在下一座,他就可以练习更久的时间,去进入第二禅。但是那个时候,由于他还没有查禅支,他不知道、不能确定这是不是第二禅。于是,他可以在第二座的时候,先坐大概半个小时或十五分钟,先进入初禅。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出定之后,他省察五禅支,一省察五禅支,就立刻去掉寻、伺,他不用再像刚开始坐的时候那样,先省察后再重新进入初禅,然后出定之后再去掉禅支。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第二座的时候,他可以直接一省察,就把粗劣的寻、伺两个禅支去掉,然后决意进入新的禅那。他把心投入到似相当中,坐大概更长的时间,比如三个小时、四个小时等。出定之后,他再去查禅支,若这时发现只有三个禅支,那就证明已有能力证得更高的第二禅。所以,证得第二禅的技巧就是这样。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到底第二禅是什么感觉?我们来看佛陀怎样描述第二禅。在经典里的很多地方,佛陀都提到第二禅是寻、伺寂止,内洁净,心专一性,无寻、无伺,定生喜、乐,成就并住于第二禅。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这些是什么意思?寻、伺寂止,vitakka是寻,vicàra是伺,vpasamà是已经平静,已经去除、已经止息,已经超越了寻和伺这两个禅支。在第二禅的时候,已经不再有寻和伺这两个禅支,所以称为寻、伺寂止。
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对比第二禅,初禅是很粗糙的。为什么?因为初禅的粗,在于还有寻、伺这两种心所,在初禅里称为禅支,它们的粗表现在什么地方?寻,是心不断地要投入,很动,动感太强。而伺,也是不断要把心保持在似相上。对比第二禅的其他禅支,这两个禅支是很动感的,所以在第二禅已没有了寻和伺。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内洁净,这里的内(ajjhattaü),是指自己的意思。也就是在自身这个内相续流、这个名色法里,它不是外在的名色法,不是外在的洁净,这称为内清净。
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sampasàdanaü,这是与洁净相应的禅定,所以称为净禅。比如说一件白色的衣服,我们称为白衣;一件红色的衣服,我们称为红衣。同样的,这种禅那由于已平息、寂止了寻和伺的搅动,他的心获得了平静,获得了洁净,所以称为净。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心专一性(cetaso ekodibhàvaü),cetaso是心,内心的意思。ekodibhàva ekodi是指专一的,由于它的心已经很专注、很专一。专一,也可以是属于定的同义词,就是心已经很专注、专一了。
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由于专一地修习以及增长,所以在第二禅里,专门就提出专一,bhàva是状态、性质、相状的意思。所以由于心在第二禅的时候,已经很专注,已经获得了增长,所以称为心专一性。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无寻、无伺(avitakkaü avicàraü),在第二禅里已经没有了寻,已经没有了伺,所以称为avitakkaü avicàraü。我们再看看,前面又讲到寻、伺寂止,这里又讲到无寻、无伺,那这不是重复了吗?为什么还要这样说呢?
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因为前面讲到的寻、伺寂止,是着重在要寂止这两个禅支,或者是超越寻、伺,而获得第二禅。它是侧重在超越初禅的方法,是透过寂止寻、伺这两个禅支。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而在第二禅的状态当中,由于已经没有了寻和伺,就好象在初禅里面,一开始说到的,就是已离诸欲、已离恶、不善法,就是这样的意思。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所以在第二禅里的第一句,也是寂止寻、伺,就是指超越。犹如初禅里面,在初禅的状态里面,是不可能会有五盖的。但一开始也提到已离诸欲,已离诸不善法,在这里,也是为了要超越初禅,所以说到了寻、伺寂止。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而在第二禅的状态当中,它是完全没有了寻、没有了伺的。定生喜、乐,这里的定,是指从第二禅相应的定而生的。所以就称为定生,虽然初禅也能够生起喜、乐,但是初禅的喜、乐,更侧重的是,由于离了五盖,那种更纯粹的,没有受到五盖、没有受到种种烦恼污染的喜与乐。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而在第二禅里面的喜与乐,是已经不再为寻和伺所搅动,没有被寻、伺这两个粗劣的心所,或是心理活动所干扰的定,它显得更加清净、更加安定,所以称为定生喜和乐。这里跟初禅的喜也一样,都是指遍满喜、乐,也是指心体验到似相,那一种很殊胜的快乐、禅乐、妙乐。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成就(upasampajja),成就也就是到达、达到、获得的意思。并住于,是安住于第二禅(dutiyaü jhànaü) 。这里的第二,是依数目来说的。色界的四种禅那,它排行第二,所以就称为第二。或者说从低到高里面,它是在初禅之上,所以称为第二。
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比如我们说到有四层楼,它是属于第二层。或者说如果有四兄弟,它是排行第二,老二只是打个比方,就类似这么样,称为第二禅。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第二禅有什么特点?《清净之道》里这样说:“如此证得了舍弃两支、具足三支、三种善、十相成就的第二禅。”在此,第二禅是舍去了两支,舍去了寻和伺这两支。初禅是舍去五支,即舍去了五盖。第二禅只是舍去寻和伺这两种心所,在欲界它们经常出现,欲界速行里都有这两种心所。寻和伺两种心所,唯有在双五识与更高色界和无色界心里,它们才不会出现。
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在高等的出世间心里,它们也有可能不出现。但是在欲界里,除了双五识之外,寻和伺几乎都是出现的,它们都会伴随着产生作用。但在色界的第二禅和以上的禅那,就不会再有这两种心所了。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具足三支,是具足哪三支呢?是具足喜、乐、一境性这三支。也就是说,在第二禅当中,喜、乐和心一境性这三个心所,是最为明显的,所以称为禅支。
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换言之,在第二禅中,是由喜、乐和一境性这三个禅支所组成的,喜、乐、一境性整体,就组成了第二禅。虽然第二禅有三十二个名法,但是这三个名法,是最明显的、最突出的。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犹如佛陀在《论藏.分别》里这么样说:“那时是三支的禅那,喜、乐、心一境性,这称为第二禅。”佛陀很明显地表达了第二禅有三个禅支,即喜、乐和心一境性。
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对于三种善和十相成就,就犹如在初禅里已经说到的,只不过三种善里面的初善,讲到从它的结缚法当中舍离出来了。这里在第二禅里面的结缚法,它是指寻、伺,初禅则是指五盖。所以只是这里的区别,其他的都一样。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若一位已经熟悉了、能够有能力证得第二禅的禅修者,他为了要让第二禅更加稳固,必须再练习第二禅的五自在。等他已经熟练了第二禅,用五自在熟悉了第二禅之后,如果他想要再证得更高的禅那的话,应该要为证得第三禅而努力。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怎样证得第三禅?他先要依次地进入初禅,然后再进入第二禅。从第二禅出定之后,再省察第二禅的过患,它的不足、缺点。他这样省思:第二禅是接近于敌对的寻与伺,仍然还有喜的激动,它的搅动,所以喜也是粗的,因为喜是粗的,禅支也变得很弱,这是第二禅的过失,它不如只有乐和一境性的第三禅,那么寂静、殊胜。这样省思之后,再为证得第三禅而努力,并放弃对第二禅的希求。
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在具体实修的时候,应该怎么做?他可以先进入已经很熟练的初禅,大概五到十分钟,然后再进入第二禅,大概是一个小时。从第二禅出定之后,再省察第二禅。第二禅有多少禅支?有三个禅支。他在有分这个地方,已经看到了三个禅支后,就省思这第二禅,它很接近还有寻跟伺的初禅,并且这个喜禅支,它被感觉是激动的。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由于很激动,所以使第二禅还是比较粗劣,它不如只有乐与一境性的第三禅那么殊胜。这样思惟之后,他把心投入到似相,再重新进入第二禅,大概是五到十分钟,这时基本上还是属于第二禅。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出定之后再一次去查禅支,他查到的还是三个禅支,但在这三个禅支当中,他发现喜禅支这时已很粗,已经不喜欢。即使喜在一般欲界是类似所谓的狂喜,但在第二禅当中,它已经很粗劣,他的心不再喜欢。于是决定把喜禅支去除掉,决意进入只有乐和一境性的第三禅。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他把心投入到似相中,过了若干时候,在出定之后,再去回味一下,是不是刚刚进入的那一个境界,比之前的第二禅更加舒服?如果是更加舒服,证明可能已进到了更高的禅那。但现在还没确定,因为要查到禅支才能够确定。
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之后在下一座,你可以先进入初禅,大概五分钟,然后进入第二禅,大概半小时或十五分钟;再从第二禅出定之后,在有分这个地方去省察禅支,你很快就看到这三个禅支,而且一看就知道喜禅支已经很粗,你一次性一看到就把喜禅支舍掉,不用再像第一次那样,要先省察,然后再入定,然后再舍。直接舍去之后,你就决意说,让我进入只有乐和一境性的第三禅。把心投入似相当中,这样过了几个小时后,你出定再查一下有分里的禅支,看有多少个禅支。这个时候,如果发现只有乐和一境性两个禅支,证明你已有能力证得第三禅了。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第三禅是怎样的?佛陀是怎么描述第三禅的?佛陀说:“离喜并住于舍、念与正知、以身受乐。正如圣者们所说的舍、具念、乐住、成就并住于第三禅。”这里讲到的离喜,是指心已经不再喜欢这个喜,而且已经超越了喜的意思,就像第二禅里讲到的寻、伺寂止一样,并住于舍。他的心已经生起了舍,这里的舍(upekkhako)是指不会偏一边的,而是平等的、中等的,心住于中等的意思。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念与正知(sato ca sampajàno),这里的念(sato)是指正念,或者以忆念、以正当地知道为正知,在第三禅中是正念、正知的,以念为忆念,心不会忘失,能够守护心。正知就是慧,心能够很清楚地知道似相。在第三禅中念与正知很明显,所以特别说出来。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以身受乐(sukha¤ca kàyena pa?isaüvedeti),虽然进入第三禅的人,没有想要享受第三禅的快乐,但是他的名身(心与心所),已自然而然伴随着很殊胜的乐受。或者这个四大所造色身,由于乐已经遍布全身——第三禅所生起的禅心,产生殊胜的心生色遍布全身,那时他的身心体验到殊胜的快乐,所以称为以身受乐。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正如圣者们所说的舍、具、乐住(yaü taü ariyà àcikkhanti upekkhako satimà sukhavihàr?ti) 。这里讲到的圣者,是指佛陀教法中的圣者,第三禅是佛陀等圣者所赞叹、所称赞、所开示、所分别的,所以称为圣者们所说。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成就舍,这里的舍是指心已经很平等,他的心在第三禅中不会被称为最微妙、最殊胜的乐所牵引。对念来说,那时他的悦乐已经很明显,但心却不会黏著,他还是平等地专注在似相上。乐住,是指成就第三禅的人,名身完全安住在没有任何杂染的乐中。在世间的快乐中,第三禅的乐是最殊胜、最纯粹的乐。由于连喜的干扰都没有,他成就并住于第三禅(tatiyaü jhànaü upasampajja viharati) 。里的第三是按数目来说,例如我们说到有四层楼,它是属于第三层,这是依初、二、三来说的。这是佛陀在圣典里描述的第三禅。
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第三禅有什么特点?《清净之道》里说:“如此证得了舍弃一支、具足两支、三种善、十相成就的第三禅。”舍弃一支,是指舍弃了喜,由于第三禅只舍弃了喜,所以称为舍弃一支。具足两支,是具足了乐和心一境性这两个禅支。三种善和十相成就,这在初禅中已经说过。第三禅犹如佛陀在《分别》里这样说:“Tasmiü samaye duva?gikaü jhànaü hoti sukhaü cittassekaggatà Idaü vuccati tatiyaü jhànaü。”那时是两支的禅那,乐、心一境性,这称为第三禅。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所以我们知道第三禅只有两个禅支,即乐和心一境性。对于有能力证得第三禅的禅修者,上面还有更高的禅那。如果他想要再证得更高的禅那,他必须为证得第四禅而努力。在证得第四禅之前,先要熟悉第三禅的五自在。当他从第三禅出定后,就省察第三禅的过患和不足,第三禅仍然接近于敌对的喜。因此第三禅中还有乐,心还会去享乐,也因此乐禅支是很粗的,禅支也变得弱,这是第三禅的过失。他应该为第四禅的寂静而努力,并放弃对第三禅的希求。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在实修当中应该怎么做?上第四禅之前,他应该先进入初禅,大概五分钟或十分钟,第二禅也是五到十分钟。入第三禅大概二十分钟到半个小时,从第三禅出定之后,再省察禅支,第三禅有多少个禅支?有两个禅支,即:乐和一境性。他省察这两个禅支之后,就思惟第三禅接近有喜的第二禅,所以它不如第四禅那么殊胜,而且这个乐禅支,心还是会享乐,它不如只有舍和心一境性的第四禅那么殊胜。这样省思乐的过患或第三禅的过患后,再把心投入到似相中,大概过了五到十分钟,出定后再去查禅支,会发现乐禅支即使很舒服,也都变得很粗。于是他决意舍弃乐,其实是乐受平静下来,他的心就决定说,我要上有舍和一境性的第四禅,再把心投入似相当中。过了若干时间,他出定再思维,刚才那种定的境界,是不是比第三禅更殊胜、更寂静?
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如果是,那他在下一座的时候,可以再初禅五分钟,第二禅五分钟,第三禅大概十五或半小时,然后一查到两个禅支,就把乐禅支平静下来,或把乐禅支去掉。其实乐禅支是受心所,真正来说不能去掉,只是把乐这种感受去掉,心就变得很平静。然后再入第三禅大概几小时(随自己意愿),出定后再查一查禅支,结果发现只有舍和一境性这两个禅支,于是他知道已有能力证得第四禅了。过后,就可练习长时间地进入第四禅。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第四禅是怎样的?佛陀如何描述第四禅?圣典里说:“舍断乐与舍断苦,先前的喜、忧已灭没,不苦不乐,舍念清净,成就并住于第四禅。”这里的舍断乐(sukhassa ca pahànà),是指透过舍断了乐受。舍断苦,也是指身的苦。先前的喜、忧已灭没 (pubbeva somanassadomanassànaü attha?gamà) ,是指在以前已把它去除了,并不是在证得第四禅的那个刹那。对于乐来说,在第四禅的近行定之前就把它断了。对于身的苦,其实在初禅之前已经断了,对于忧也是这样。对于喜,是在证得第三禅的时候已断,或这里的喜(somanassa)其实是乐的意思。所以在第四禅的刹那,该喜应该是悦乐的意思。但也已把它平息,已经去除了。不苦不乐(adukkhamasukhaü) 是指在第四禅中,心是处于不苦不乐的舍受。已没有了苦的受,称为不苦;已没有乐的受,称为不乐。这是表示一种中性,他的心已不会偏于苦,也不会偏于乐,处于一种中等、平静的状态。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舍念清净(upekkhàsatipàrisuddhiü), upekkhà 是舍,念(sati) 、清净(pàrisuddhiü) 由于舍而生起的念,称为念的清净。在第四禅当中,念是极清净的,所以称为舍念清净。或者这念是由于舍而变得清净、遍净、洁白,所以称为舍念清净。这里由于舍受、平静而使念清净,不仅仅只是念清净。在第四禅当中,所有的心与心所都变得清净,称为舍念清净,成就并住于第四禅。这里的第四禅(catutthaü jhànaü)也是按照数目上来说,就像有四层楼的第四层楼一样,所以称为第四。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第四禅有什么特点?《清净之道》里说:“如此证得了舍弃一支、具足两支、三种善、十相成就的第四禅。”舍弃一支,是舍弃了乐受。具足两支,是具足了舍和一境性这两支。有人会问,难道乐不好吗?为什么没有乐的第四禅会更好?因为相对于第三禅,第四禅是更加平静的。第三禅还有乐,所以他的心还会有动感,还会有享乐的感受。到了第四禅,连这种微妙的乐也没有了,他的心已变得非常宁静、寂静,所以第四禅比第三禅更加平静,更加寂静。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因此,佛陀在《分别》里这样说:Tasmiü samaye duva?gikaü jhànaü hoti upekkhà cittassekaggatà Idaü vuccati catutthaü jhànaü ,那时是两支的禅那,舍、心一境性,这称为第四禅。也因此,第四禅比第三禅更加殊胜。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我们再看一看,佛陀在《沙门果经》是怎么描述第二到第四禅,以及所作的比喻。佛陀说:“比库寻、伺寂止,内洁净,心专一性,无寻、无伺,定生喜乐,成就并住于第二禅。他此身乃被定生之喜、乐所浸润、流遍、充满、遍布,其身没有任何一处不被定生之喜、乐所遍满。”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在此,佛陀说成就了第二禅的比库,他的整个色身被由第二禅所生的喜、乐遍布,在他的身中,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没有被定生之喜、乐所遍布。用现在的话来说,喜与乐就好像渗透进每一个细胞里。接着,佛陀举了一个比喻:“大王,犹如有湖水从深泉涌出,既没有从东方流入之水,又没有从南方流入之水,没有从西方流入之水,没有从北方流入之水,天也没有时时提供足够的雨水,但从其湖底有清凉的泉水涌出,使该湖被清凉之水,所浸润、流遍、充满、遍布,该湖没有任何一处不被清凉之水所遍满。同样的,大王,比库此身乃被定生之喜、乐,所浸润、流遍、充满、遍布,其身没有任何一处不被定生之喜乐所遍满。”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这里提到进入第二禅的禅修者,他身心所享的乐,完全是由定所产生的喜、乐,而不是由外在,不是来自其他的地方。就像山中有一池宁静的湖水,它的水源是从湖底的泉水涌出,不是从外面的水流过来,也不是从天降下来的水。同样的,进入第二禅的禅修者,他的喜与乐不是外在的,不是任何一个地方,也不是自己想出来,而是完全由于他的心宁静、寂静。进入第二禅所产生的喜、乐遍布到全身,所以他的喜、乐非常明显。又有人会问,初禅也有喜、乐,第二禅也有喜、乐,那初禅的喜乐和第二禅的喜乐一样吗?喜和乐其实是一样的,只不过初禅的喜、乐,由于被粗劣的寻和伺干扰,所以没那么纯粹。举个现场的例子,现在大家晚上坐在这里听课,你会发现这些灯光很亮。但在白天的时候,这些灯光还亮不亮?还是亮,但有晚上这么亮吗?没有。尽管灯光的亮度一样,但更强的外在阳光,导致白天的灯光不怎么亮。在第二禅中也是这样,虽然初禅也有喜和乐,但由于受到粗的寻和伺干扰,所以喜和乐没有第二禅那么强。在第二禅中喜乐是最明显的,其他心与心所都不如喜、乐、一境性那么强。所以说第二禅有这三个禅支,就是这样的意思。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我们再看佛陀怎么说第三禅:“比库离喜并住于舍,念与正知,以身受乐。正如圣者们所说的舍、具念、乐住、成就并住于第三禅。他此身乃被离喜之乐所浸润、流遍、充满、遍布,其身没有任何一处不被离喜之乐所遍满。大王,犹如在青莲花池,红莲花池或白莲花池中,有一些青莲花、红莲花或白莲花,生于水中,长于水中,没长出水面,泡在水中养育,从其顶部到根部皆被清凉之水,所浸润、流遍、充满、遍布,没有任何的青莲花、红莲花或白莲花,不被清凉之水所遍满。同样的,大王,比库此身乃被离喜之乐,所浸润、流遍、充满、遍布,其身没有任何一处不被离喜之乐所遍满。”这里讲到第三禅的乐,又比第二禅更纯粹。第三禅连让心变得激动的喜都已经没有了,纯粹只是一种乐受而已。因此也可称它为离喜的妙乐,这更纯粹,连那种搅动感,兴奋的乐都没有了,只是心很渗透性地快乐在那里。就像一棵生长在莲花池中的莲花,只要它还没有长出水面,那么整棵莲花从根到顶部,都被这清凉的湖水所浸润着。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同样的,当禅修者进入第三禅,他的整个身体都被这种离喜的妙乐所浸润、所遍布着,他的身体没有任何一个细胞是没有乐的。关于第三禅的乐受,我打个比方,如果把全部灯都关掉,只剩下这里的一盏灯,那么此灯就显得更明亮,因为没有其他的干扰,只是这盏灯。第三禅在这时,连喜的搅动都没有,没有其他干扰,所以心纯粹只是很微妙的乐。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对于第四禅,佛陀这样描述:“比库舍断乐与舍断苦,先前的喜、忧已灭没,不苦不乐,舍念清净,成就并住于第四禅。他此身乃被清净、洁净之心所遍满而坐着,其身没有任何一处不被清净、洁净之心所遍满。大王,犹如有人用白布披着头而坐着,其身没有任何一处不被白布所遍满,同样的,大王,比库此身乃被清净,洁净之心所遍满而坐着,其身没有任何一处,不被清净、洁净之心所遍满。”这个比喻,可能有些人会比较费解,但如果看义注,就比较容易明白。
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义注是这样解释的:“好像一个刚刚在热水里洗完澡的人,他坐着,然后再用一个很干净的布披着,裹着他的全身。他身体的热能、热量,全都已熏到这块洁净的白布,因此这块白布全部被这人的热能所遍布、所遍满了。”这里讲到的白布,就比喻比库的身体,热能就表示由第四禅产生的那种很微妙的乐、很寂静的乐。所以在四种禅那中,它们的感受是越来越殊胜。在初禅中,虽然也有很殊胜的快乐,但这种殊胜的快乐,是夹杂着心的波动、搅动,即是寻与伺的搅动;在第二禅中已经没有这种搅动,心是处于很强烈的喜与乐中;在第三禅当中,这种强烈的喜、乐已经没有了,心是更内渗的、内在的快乐;到了第四禅,连这种乐也没有了,只是内心很寂静、很宁静。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同时在第四禅呼吸完全停止,不用呼吸都可以维持很长的时间。对于禅修者来说,在初禅的时候,坐四、五个小时,他会感到累。到了第二禅还是有点累,但没那么累。到了第三禅,就感觉不太累了。到了第四禅,坐了很久,他都感觉不到累。或者有时身体感觉有点累,但内心感觉充满了能量,内心更加宁静、更加寂静,即使出定之后,他也不会因身体的累而觉得坐了很久。在定中身体好像不能动,但感到有用不完的内劲在里面。 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如果讲到证得禅那的功德、利益、果报,那更是不可言说了,我们会在以后谈到。这是依照《清净之道》,以及依照佛陀如何描述四种禅那,再结合在实修中如何次第证得这些禅那,来讲了色界的初禅、第二禅、第三禅、第四禅。在一些经典里也讲到五种禅那,它是当禅修者有能力证得初禅后,从初禅出定,他先省思寻的过患,寻这个禅支的粗劣,然后去除寻,而证得有伺、喜、乐、一境性四个禅支的第二禅。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然后当他想要证得第三禅的时候,他再省察伺禅支的粗劣,而再去掉伺禅支,进入有喜、乐、心一境性的第三禅。之后,他又在想证得第四禅的时候,再省察喜禅支的粗劣,再去掉喜禅支,而证得有乐和一境性这两个禅支的第四禅。如果他想要证得第五禅的话,再省察乐禅支的过患,然后再去除乐,而证得只有舍和一境性这两个禅支的第五禅。在这里它用五分法,也就是逐一、逐一地舍去禅支的方法。在四分法中,则是把寻、伺一起舍掉。
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这五种禅那中,初禅仍是四分法中的初禅。第二禅、第三禅,就等于四分法里的第二禅,或者第三禅等于四分法的第二禅,第四禅等于四分法的第三禅,第五禅等于四分法的第四禅。就是这样一一对应,只是多了一个五分法的第二禅。所以有两种说法,它是依照修习的可能性来分的。我们讲阿毗达摩的时候,提到色界善心有五种,色界果报心有五种,色界唯作心有五种,也是依照这五分法来说的。——摘自玛欣德导师开示的《清净之道讲要》 未经导师最后校对lIw佛教网 - 人生佛教网,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

上一篇: 红尘禅心
下一篇:初禅

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
用户名: 密码: 验证码: 匿名发表
评论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