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原始佛教

观禅问答
时间:2014-05-08 08:39:35  来源:  作者:

禅修者问:人类的二因及无因结生者,在止与观两个方面,所可能达到的最高成就是什么?是否在正确的努力之下,有可能达到近行定与行舍智呢?
 
玛欣德尊者回答:如果他在正确的努力之下,可以达到近行定,甚至可以获得行舍智。
 
禅修者问:在修入出息念时,您曾教导“不要用眼睛看呼吸”。如果不是在冬天,就算睁眼看他人的呼吸也是看不到的。导师为何要求,禅修者在闭眼的情况下不看呼吸呢?因为本来就无法看到呼吸。
 
玛欣德尊者回答:这里的“看”,并不是说,真的是用眼睛、眼识来看呼吸。而是说,他在闭眼的时候,他仍然是用这里(尊者指向自己的眼睛一带)去运作,然后去注意这里的呼吸。
 
所以,这是一种通俗语的说法。通俗语的说法,意思是我们不能用阿毗达摩去说,这个时候,他的眼门看它的颜色、色法。
 
就好像说“有分”一样,在培养定力的时候的“有分”,和阿毗达摩的“有分”是两回事。或者,哪怕是近行定也好;在我们实际教学培养定力时所讲到的近行定,它跟阿毗达摩讲的近行定是两回事。
 
所以,在我们教入出息念的教学实践过程中,我们讲到的眼睛不是阿毗达摩讲到的眼门。而是说,当一个人,我们“讲他用眼睛看呼吸”的时候;
 
事实上,他这里还是处于一种紧绷、紧张的状态。然后他的心,跟他的眼睛这边,仍然是处于一种好像在运作的状态。
 
所以,他带来的不良结果,就是他眉心、印堂或眼睛这些部位,会变得绷紧、会变硬,最后,导致他不能专注于呼吸。所以这里使用的禅修教学用语,它是属于通俗用语的。
 
禅修者问:据说,帕奥西亚多要求弟子(包括十戒尼)在教导禅修时,必须以听禅修者口头报告的方式给予禅修指导,禁止使用神通或观智,直接观察禅修者的实际情况,弟子不知道是否有此要求。
 
如果确实有,能否说明此要求的原因。由于禅修者在语言表达、诚实度方面各不相同,如能以观智或神通,直接观察禅修者是否有可能给出更有效的禅修指导呢?
 
弟子在学习《律藏》的过程中,了解到律藏有关于禁止向未受具足戒者说上人法的要求,但禅修业处导师甚至十戒尼,只是暗自观察禅修者,是否也会触犯此戒呢?
 
玛欣德尊者回答:我们可以说,帕奥系统并没有禁止用神通观察禅修者的实际情况,不能够说是禁止。
 
但可以肯定的是,观智并不能够去了知他人的禅修情况,这是第一点。另外还有一点是,据我所知,帕奥西亚多并不曾教导其他的人修行他心通。
 
帕奥西亚多也多次说过:“I can't know your mind”——“我不能够读你的心”。因此,在帕奥系统他不会用神通去教导禅修。
 
因为,若要知道他人的禅修报告是否真实,或者他的禅修体验是否真实,这是他心通的范畴,其他的神通不能够知道。
 
比如说:宿命通,只是知道自己的过去世的一些情况。天眼通,只是看到一些肉眼看不到的东西,这个在帕奥禅林或帕奥西亚多他会教导。
 
但是,想要知道他人的报告是否真实、他的修行怎么样、他的禅修体验是否真实,这是属于他心通。
 
然而,他心通这个范畴,在整个帕奥系统,据我所知是没有被教导的。正因为这样,所以从帕奥禅林出来的业处老师,他也不会使用神通去观察其他的禅修者。
 
至于说,有的人用观智去观察其他禅修者,那个是不可能的事情。因为观智,是不能够了知他人在想什么的。
 
禅修者问:他用观智,只能总体的知道那是一个名法?
 
玛欣德尊者回答:对,他能够知道总体的名法。但是他不能够知道,个别这个人他在想什么,这是他心通的范畴,这不是观智的范畴。
 
禅修者问:那他能不能知道,这个人的名法是由哪些心和心所组成的,这有没有可能知道呢?
 
玛欣德尊者回答:他不能具体知道个别的。关于这一点,帕奥西亚多在他的《智慧之光》里有讲过,而且在巴利义注里也讲过,观智它只能够知道整体的名法。
 
禅修者问:这个整体的名法,是指某一个具体的人的名法,还是说外面所有人的名法?
 
玛欣德尊者回答:所有的人。所有人的名法,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,那就是:朝向所缘。然后,因为如理作意产生善心,因为不如理作意,产生不善心。
 
有禅那就会产生禅那速行心,如果没有禅那的人,他只是欲界的善心或不善心。这个就是所有的众生,不管你怎么去看它,它都是这样的特点。这个就是整体观。
 
你不能够说,观名法是我一个人在观。坐在我前面的这个禅修,我观察他的名法;坐在我旁边的这个禅修者,我观察他的名法,这个不是观智。
 
禅修者问:那在修整体观的时候,当时他观智的所缘,具体来说是一个什么状态的所缘呢?
 
玛欣德尊者回答:整体。他可以在修色法的时候,辨识前面这个众生的色法,比如五根色、他的三十二身分,这是他的色法。但在修名法的时候,他是不可能的。
 
注:尊者指出《智慧之光》P175页的以下记载:在名业处的阶段,只有轮流地内观与外观,才能够令禅修强有力。
 
在外观时,不要分别他们为男人、女人、有情、人类、天神等。禅修者必须整体地辨识他们,因为他们都是相同的。
 
在外观三十二身分时,可以观单一个有情的三十二身分。同样地,在外观色法时,也可以辨识单一个有情所有三十二身分里的色法。
 
然而,在名业处的阶段是不能够准确地知道他人的心,因为这是属于“他心通”的范围。在修行观禅时,不分别有情,只观照他们整体。这是弟子的思惟行。

上一篇:圣喜长老开示定
下一篇:修行之心

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
用户名: 密码: 验证码: 匿名发表
评论排行